电影影像的色彩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乔治·里埃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
科学分析表明:
首先,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实验结果。。他说: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黄色、桔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科学家的归纳是: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 “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
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
《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桔黄色的暖色调。全片则是冷色调。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