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三大经典名作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的颠峰时期.曹禺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在了中国戏剧舞台的天幕上.虽然大幕已经垂落,但曹禺却以他笔下那些永生的人物,继续他生命的演出.曹禺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只有这类冲突,才是真正富有戏剧性的冲突。《雷雨》正是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运用富于强烈艺术魅力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心灵交锋。
语言是一种很神奇的人类创造物,它看不见,摸不到,却能成为任何东西,任何事情。所以熟练地驾驭语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许多作家都因为在写作中因为无法恰当的使用语言而苦恼。“没有一种痛苦要比无法使用语言而更痛苦”这是对神奇的语言最无奈的感叹了。而且,对于戏剧家来说,语言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为戏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和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只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才能吸引观众,引导观众。剧中人物的塑造除了部分的舞台说明以外,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的矛盾冲突也是依仗人物语言来实现的。
这首先要求戏剧语言具有个性化。因为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戏剧是以矛盾冲突发展来展开的,这也一定程度上要求戏剧语言必须能够表达这种戏剧冲突,这也要求语言上要具有动作性。动作性的语言和充分的表现力是揭示戏剧矛盾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部话剧成功与否的关键;话剧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也许读者读小说时哪里不明白可以回头再研究。但是,在舞台上演出的话剧是不能停止的。这就要求话剧的语言必须简洁,精练,通俗易懂,切勿冗长拖沓;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这样会使观众主动的进行思考,积极地投身到戏剧所创造的氛围之中;当然,话剧语言必须具有抒情性和诗意,这是话剧语言的灵魂。而且,这种诗意不是按照诗的格式,所谓的韵律搭建的。而是要求剧作家具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情操,诗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