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永别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伟大的战士,中国人民失去了敬爱的好总理。周总理呀,周总理,全国人民都在哀悼您,都在呼唤您,都在想念您。八亿双眼睛都想看一看您,八亿颗心哪,都在为您哭泣。人们手捧讣告热泪流,千言万语涌在心头,哀思无限,难以诉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灵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敬爱的周总理啊!我们多么想再看一看您,再看一看您啊!……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呀,您今晚几时回?……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打“”表示要发颤音。通过一连串的颤音,表达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和极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再如——
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吧!这才是我们自己(颤音)的土地!她给予我们的是太多太多,而我们给予她的却是太少太少(颤音)。她的贫乏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不是……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扑倒在她的怀里,深情地喊一声“妈妈”(颤音),又怎(颤音)舍得离开她呢?
在播送或演讲中,若能注意其中几处颤音,就可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内疚的强烈感情,加强演讲的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既要注意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言语的清晰度。不能只听到颤抖,而听不到声音。
七、模拟
模拟,即仿效、模仿。就是以情带声地模仿各种音响和腔调。这样可以启发听众的联想,提高效果,增强生动性,给听众以形象逼真的感觉。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音色,即声音的个性;还要注意如要转述高声呼喊的话或一种动物可怕的叫喊声时,可用略带夸张的声音,传达出那种情境就行了。
如文艺广播中,模拟某人转述一位姑娘在敌人就要到来之际,紧急向全村报信的呼喊声——
哪里来这么大的力量,雷声也没这样响亮:“来——了——,来——了——!”这声音响遍了全庄。
又如对反面人物的讲话腔调,也是用模拟法来刻画的——
听话会反听,精怪现原形。她说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他说是:“一个小小老百姓。”
带有“”部分在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模拟”特殊人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