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花纸缠成了花束。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昨天晚上,战士们告诉他们说不要哭。里干部们也告诉说,为了不使志愿军难过,让他们不要哭(托气)。他们很听话(托气),他们真的制止住了,(托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托气)统统没有哭。
朗诵到后面几处就需用托气技巧:少吸气,控制住,以较均匀的不多的气息慢慢将后面言语托出,音量不要大,略感有些憋气。这样利用托气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渲染出气氛,更好地体现出朝鲜人民以极大力量控制着自己对志愿军的随时将要爆发的惜别之情。
五、笑语
这是指带有弹动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笑语的方法是:口腔、喉、胸要放松,小腹膈肌来弹动,气息直射打软腭,随之发出“哈”“哼”“嘿”等笑语,以表示快乐或讥讽、嘲笑、鄙视、蔑视等。如——
啊,1976年,万众欢呼的10月!爆竹声声相连,锣鼓阵阵相接……(带笑)不是国庆的国庆啊,不是过节的过节。
后两句用带笑的语调念出,有助于渲染欢乐的情绪。又如——
(笑)哈哈哈,这是何等可卑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何等的枉费心机!
这是表达蔑视鄙视的感情,发“哈”时,应让人们听到对敌人犀利的嘲笑声。
六、颤音
这是指带有颤抖的一种特殊用气方法。运用颤音的方法是:吸气有如在抖气,呼气同样要颤栗,小腹软腭部位都痉挛。这种用气的方法可表现异常激动,十分悲痛、委屈、难过等心情。这种颤抖声是在有真挚感受的基础上内在感情的真实流露。如:
过了一大会儿,我们才轻轻走近梁三喜的坟前,只见玉秀把头伏在坟上,周身颤栗着,在无声悲泣……
“小韩,你……(颤音)哭吧,哭出声来……”我呜咽着说,“那样,你会好受些……”
玉秀闻声缓缓从坟上爬起来:“指导员,没……(颤音)没啥,俺觉得在屋里闷……(颤音)得慌……”她抬起袖子擦了擦泪莹莹的脸,“没啥,俺和婆婆快回家了,俺……(颤音)俺想起来坟上看看……”
第一次颤音,要表现指导员呜咽时的言语,要强化强忍着的激动情感,在叫出“小韩”后,在向里抽气时,腹肌与横膈膜紧张地颤动起来,发出有节奏短促的颤音;然后呼气时与上相同,使呼气声也发出颤抖声。当气没有呼尽时,突然刹住,屏住不呼也不吸,稍停,然后用剩余气息发“你”,随即感到气息不够,再颤抖着吸气,再说出:“哭吧,哭出声来吧。”这种颤音是双方极力控制着自己万分悲痛的心情,每句话都是在饮泣中进行的。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