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刻由于具有以上一些特点,是拍摄彩色片的黄金时间,而且时间比较短,光线变化较快(亮度和色温)不易掌握。一般只能拍摄一、二个气氛镜头。所以这一时刻被称作效果光时刻,也被国外一些大师称为“黄金小时”。
上午和下午
当太阳继续升起或下降,它对地面的照射角度为15度到60度之间,分别为上午和下午时刻。
此时光线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穿透大气层的行程较短,变化不大,被光线扩散的光线远小于日出日落时刻,因此直射阳光色温较高。这段时间较长,光线变化缓慢,照度和色温几乎不变,色温大约在5600K左右。景物中垂直面和水平面都受到均匀的照明,对人物面孔有良好的表现力,不会歪曲人物形象,因此在外景拍摄中把这一时期作为主要拍摄期或叫做正常照明时刻。
中午
时间继续前移,太阳上升,由上午60度角延续到下午60度角之间的时间为中午时间,这一时间近似垂直地照射地面景物,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使被摄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反差。
传统的照明方法认为,中午的光线不利于拍摄。此时人物处于顶光照明,容易歪曲形象。一般情况下,这时不宜拍摄人物近景镜头。全景镜头只要景物合适,画面有良的层次,选择逆光拍摄还是可以的。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麦田,用顶光照明,可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只要注意处理好和天空的反差就可以了。
黎明与黄昏
由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太阳落山,地面景物依然可见,称为黄昏。这段时刻光线的特征是:太阳在地平线以下,阳光把高空的大气层照亮,地面景物被来自天空的散射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失去了细部层次,只能看到概貌;光线分布不均匀,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一切处于朦胧之中;天空是最亮的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摄对象,这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形成具大的反差,其亮度范围大大超出了胶片和摄像机的宽容度。拍摄时如果按天空曝光,地面景物将呈现剪影状态。
此时刻是拍摄夜景画面的理想时刻,摄影师常常用来拍摄夜景和选定气氛镜头。
拍摄外景主要靠自然光,人工光多作为辅助光运用。由于自然光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摄影师需要注意观察、掌握自然光的变化规律,以便结合自己要创作的艺术形象选择运用。
人工光:
一切由人加工制造而发出的光均为人工光。如灯光、反光器(反光板、反光镜)。影视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有白炽灯、碳弧灯、碘钨灯等。反光器又有全反射和漫反射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