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考培训机构多芬传媒音乐舞蹈培训学校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传媒编导培训专业

课程中心

播音主持培训专业
摄影摄像专业
影视表演专业
现在行动,三个月后... 你将彻底改变!
最新文章
更多
经典纪录片赏析---《再说长江》艺术及叙事分析
来源: | 作者:广东传媒艺考培训 | 发布时间: 2017-10-30 | 17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再说长江》艺术及叙事分析

内容提要:1983年当中国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出现荧屏上时,创造了40%的收视神话,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长江热,《长江之歌》也因此响彻大江南北。如今当央视再次步入长江时又制作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型纪录片,创造了一种新的神话。本文将从高新技术打造精美视听;多重视角展现发展魅力;关注人文成就浓厚文化;多重审美营造整体享受;深厚底蕴畅游知识经济;整合营销体验全新市场六个方面来分析这部纪录片。

关键词: 精美视听 多重视角 关注人文 多重申美 深厚底蕴 整合营销 

《再说长江》是央视今年重点推出的纪录片,播出后成为荧屏的一大亮点引起了又一股长江热,其中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也令人惊叹。下面是对该片的多角度解读,从中来分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因素。

一.高新技术打造精美视听

《话说长江》是一个很大型的纪录片,关注的不仅有一个个的亮点,更有亮点组成的时代的剖面,因此在拍摄时也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力求为观众打造一个精美的视听空间。通过对画面声音的高质量追求从视听上紧紧抓住审美的眼睛与心灵,用美感来吸引受众。

1.画面拍摄

这部纪录片从2004年开拍,历时两年,投资超过1000万,采用高清摄像机拍摄时间长达55000分钟,这是我国第一次运用高清晰数字电视技术拍摄大型记录片,在画面质量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清晰体验。

同时为了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来领略长江的魅力,《再说长江》摄制组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飞行器,克服种种困难,对全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拍。尤其是对长江源头的拍摄,长江源头所在的青藏高原一直以“世界第三极”而著称,是有名的不可跨越的“飞行禁区。摄制组以沱沱河为基地,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野外搭建临时机场,在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动用了可以低气压飞行的高原黑鹰直升机,起降十几架次,其中最高飞行高度达5000米以上,对整个长江源头和七十多个现代冰川进行了航拍。并且第一次飞越长江全流域,飞越长江沿岸12个省,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拍,从而使观众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欣赏长江独特的魅力,在万里高空俯瞰长江,一种由宏观与开阔带来的冲击深深吸引着,振颤着观众,带来一种更为完整的审美视角。

2.声音采集

两年拍摄虽然漫长,但拍摄时几近苛刻的要求,使观众在每一个镜头中都能看到诚意,看到精致。因为这部片子所涉猎的不仅有自然环境,有民族特色,也有现代繁华与平凡生活,每一处都要求尽可能地进行原生态般的第三方拍摄,因而在声音的采集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拍摄源头时,总制片人要求最大限度地还原那种冰川融化水滴落下的声音,流水摩擦岩石的声音,微风掠过旷野的声音,甚至源头的夜晚人耳不能分辨的声音。采集到的呻吟近乎可以称为天籁,最大限度的去展现大自然自己真实的声音。

为了达到最好的还原效果,在这部纪录片中,摄制组第一次使用了杜比立体声录音技术,从而采集到了极富原始美感的大浪拍岸之声、潺潺流水之声、微风掠过原野之声……当他们与各类画面相配合时,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临其境之感。

3.电脑制图辅助解说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流域面积占了半个中国,不仅自身结构复杂,所涉及的历史,古迹等更是复杂难懂,为了能把长江“说”明白,《再说长江》第一次运用真实再现和动画合成演绎长江文明的源流、第一次运用高清动画和卫星遥感全景展现长江水系全貌。该片总制片人兼总导演刘文介绍,该片专门制作了200多幅精美的地理动画以更全面地表现长江的风貌。一幅壮美的长江画卷将点亮了电视屏幕前的每一双眼睛。同时还在片中用了大量的电脑动画技术制作了一幅立体、精细的长江脉络图,它的主干、支流、流向都一目了然。将抽象化为了具体,更利于解说与理解。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还特意为《再说长江》制作了三维动画演示来辅助部分物理,水利知识的解说,如在对三峡工程的解说中就借助了三维动画清晰明白的展现了工程的原理与船闸的工作原理,以一种利于理解的方式人性化地处理了枯燥的专业问题,将精英文化进行了大众化的解读。

二.多重视角展现发展魅力

纪录片是一种组合方式的叙述呈现,是按照一定的视角与方式去叙事或建构材料并依据这种视角与叙事方式对材料进行取舍编排,因而视角与叙事方式就是纪录片的灵魂,《再说长江》由于规模宏大所以要建构的体系也特别复杂,各类材料分散却联系复杂所以该片选择了多重叙事模式,大小视角相互支持从而构成一个整体,下面就逐个进行分析。

1.今昔对比的叙事模式

在该片播出前其总监制、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就说过,本片主旨在于反映最近20年间长江流域的最新面貌,社会民生、经济建设的巨变和长江历史文化传承及民族精神的不变。在创作过程中,《再说长江》以真实为立足点,注重故事细节、追求以情感人,力求达到接受、感染、共鸣的传播效果。在这里,将欣赏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和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用人们的记忆连缀成一条鲜活的长江。

清华大学的尹鸿老师曾说过“任何过渡的时代都是艺术的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再说长江》便把住这一时代的脉搏,很好的表现了20年来的沧桑巨变。在拍摄时就很注意以“变化”为切入点,如在做三峡移民的专题时便以移民新旧生活的对比为点,抓住胡志满新旧居为典型,用最纯朴的今昔对比将点推为面从而表现移民工程的成功,朴实中不乏深动,以一种真实的力量打动观众。

这样的方法还大量运用在后期剪辑中,通过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表现时代的巨大变迁。如成都专辑中的说书人,从一个人的穿着风貌的对比在无声中将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重庆缆车、解放碑的画面对比;上海外滩的景色对比等,这些画面的对比给观众以眼见为实的真实冲动,进而引起了共鸣。

2.纵横视角交错,大小专题支撑

在记录片中抓住“长江”这一主题词,以长江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域作为贯穿全片的纵线,从源头到入海,从追诉水流的前进中推进叙事的发展。沿江而下找寻每一处胜景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而形成该片的纵线也是主线。

长江的多元文化仅以一条纵线梳理是很难体现清晰明朗的,所以该片在纵线上又以自然或文化的亮点切入一个个断面,从中提炼出多个长江流域的主题性内容作为横线,使其33集的每一集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小专题。如《无梦到徽州》、《曲水姑苏》、《黄山无形》、《古蜀沉浮》、《水润锦官城》都是独立的文化单元,可以成为一个个小型的纪录片,他们又共同构成了《再说长江》中关于自然文化的大专题,相互支撑的大小单元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叙事条理,构建出了一部脉络清晰的纪录片。

3.主旋律化与生活化的视角交融

这部片子的主题是通过长江为线来勾勒中国发展的壮美景色,因而带有主题化的倾向它涉及了举世注目六大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移民三峡百万移民潮、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以及重庆成为直辖市和上海浦东的开发,充分展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同时又注重对生活的关照,以中人的生活为依托,从生活的辐射中展现生活的视角,如在成都的专题中抓住成都是生活之都的特色截取清晨茶馆与宽巷子人家的生活场景,家庭中普通的对话来叙事;在《金沙余韵》中也截取了旅店一家的家庭会议作为叙事的源点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温馨提示】

长按黄色ID 复制并搜索订阅

查找公众号:陈教授
微信号:ckg1982 (←长按复制)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