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考培训机构多芬传媒音乐舞蹈培训学校

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传媒编导培训专业

课程中心

播音主持培训专业
摄影摄像专业
影视表演专业
现在行动,三个月后... 你将彻底改变!
最新文章
更多
电影最受欢迎的类型哪三种?
来源: | 作者:广东传媒艺考培训 | 发布时间: 2017-10-30 | 134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百年发展历史中,最受欢迎的类型电影有三种:惊悚犯罪类型、喜剧类型、爱情类型。


在影视艺术实践过程中,故事因题材不同,五花八门,可以总结出来的实例多达几十种,而且可以在大的类型划分中,派生出不同的子类型。


以上三种类型影视作品,之所以最受欢迎,有以下原因可以探讨。


作为类型划分中较大的分支,以上三种类型最具有代表性。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电影电视作品,最大的类型划分是形式基本特点的划分,可以区分为人物与外部斗争的“大情节”影视故事、人物与自己内心斗争的“小情节”影视故事、以打破常规的讲故事方式来讲述故事的“反情节”类型。


惊悚、喜剧、爱情以题材特点进一步进行划分,属于二级分支。


在惊悚、喜剧、爱情类型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西方影视传统对惊悚犯罪类型情有独钟,可以区分为14个子类型;喜剧可以区分为轻喜剧、情景喜剧、纯喜剧、黑色幽默等;爱情类影视也可以分为许多子类型,例如在我国可以有青春爱情、都市爱情、乡村爱情、年代爱情、家庭爱情剧、爱情问题思考反思等等。


更通俗一点说,最大化划分是大部门、题材特点划分是处、子类型划分是科。有明显从属关系。


在处级单位里面,惊悚、喜剧、爱情类型是热门单位。


有人把所为文艺片和商业片割裂开来,是认识的误区,是某些导演解释自己电影票房不好的说辞。在工业化生产环境下,所有影片都是商业片,都要追求投资收益。类型片是工业化、商业背景下,电影题材内容特点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些被反复证明的某一类题材内容电影之所以受欢迎的特殊原理、内容特点、结构技巧等,对它的一个提炼和总结。


那么为什么惊悚犯罪、喜剧和爱情类型片在众多类型电影中如此受欢迎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更加靠近人类情绪情感特性。


影视审美活动是一种情绪和情感体验活动。而影视作品都包含了情绪情感因素,否则就不会受到观众喜欢。历史走向、事件意义、人物价值、生活启发、问题思考,所有这些,如果是冷冰冰的理性过程,那只能是论文。


而我们的情绪情感审美,是有选择性的,喜欢那些离我们最近的、最基本的情绪情感样式,喜欢最具有需求普遍性情感类型。


那么什么离我们最近、最基本的情绪情感样式?恐惧、好奇、欢乐、笑、爱的感觉等,这些离我们最近。


人类在幼年时代,就具有恐惧好奇心理,就会追逐欢乐和笑声。因为在不被认识和理解的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需要战胜恐惧,需要在短暂、脆弱的生存方式里寻找鼓励,因此对生死恐惧的好奇心和追求欢乐的自我激励,已经把这两种基本的情感样式深深植入人类的心理模式,以至于看到这两种基本情绪情感样式,就会自然引发恐惧的好奇和笑声,变成了一种直接的刺激。


所以对记忆搜肠刮肚,你会发现,你所喜欢的的电影,很多是惊悚、喜剧类型。即便是文革前十七年,电影计划生产,统购统销年代,那些计划经济色彩的电影创作中,顽强留给人们记忆的,还是《秘密图纸》、《前哨》、《羊城暗哨》,还是《女理发师》、《魔术师的故事》、《乔老爷上轿》、《大李、小李和老李》。


什么是最具有需求普遍性和最不容易获得的情感体验样式。爱情。爱情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特征,它的被需求程度,仅次于人们对阳光空气、食物和水的需求。然而,获得食物和水、获得阳光和空气、获得婚姻容易,获得真正的爱情,难!人们对具有需求普遍性又最不容易获得的情感体验,一定会趋之若鹜。因此,当时还是小孩子的80后,也会喜欢《白蛇传》,喜欢金庸小说里的爱情描写。


第二,三种类型片的情绪情感产生,有着惊人近似的复杂生理/心理基础。


首先我们认为,观赏电影和电视剧的过程,是接受外部信号刺激的思维过程。而科学家们认为,思维是结构化的神经传导活动。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神经元细胞,每个神经元又平均与几十个神经元连接,因此可以形成100亿个链接系统。


观众在进行审美思维(艺术思维)的时候,调动了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所具有的所有生理心理特质,因此才会激发如此深刻和富有意味的审美感受。这里有两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点:第一是刺激所产生的脑电波的属性,第二是神经元链接关系的特点和所属区域。


大家知道,大脑对人类思维判断作出反应的管控,具有明确分工的特点,不同的区域管控着不同的信号处理链接和反应过程。


例如,脑干管控生命中枢机能,例如睡眠、清醒、体温、呼吸、食欲、性欲等,因为爬虫类也有此脑,因此被称为爬虫脑。


边缘系,位于大脑最深处,是我们的中枢神经最密集的区域,包含了海马体、杏仁体、丘脑、下丘脑、阿肯伯氏核等富于神秘色彩的脑组织,管控着情绪情感、记忆、欲望等较高级的过程,也被称为哺乳动物脑。


皮质层,是人类作为灵长动物独有的,人类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新皮质,因此这一层也被称为灵长动物脑,不仅管理调节着一切和创造有关的活动,还包含了理性、矛盾、幸福感等高级情感。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在进行艺术什么活动中所能够激发的最复杂的情绪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引发真实的心理影响甚至是生理反应;而在观赏三种最受欢迎的类型片(当然是指优秀的和成功的作品)所涉及的基本情绪情感样式,例如惊悚和恐惧、幽默和笑、爱情的感觉等,作为三种类型片所提供的刺激源,都要通过三层脑部结构的脑电信号刺激和一系列特殊的神经传递过程,引发观众复杂的审美反应。这说明,这三种类型片受欢迎的程度,在特殊的情绪情感体验角度来说,有着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简单举例。比如惊悚和恐惧的产生。大脑在处理一个带有惊悚恐惧信号的刺激源的时候,首先会作用于丘脑,由丘脑传递给海马体以建立一个经验对比场景,然后送至感觉皮层进行有害无害分析,之后向杏仁体发出一个明确信号,通知下丘脑继续或者停止做出“对抗或逃避”的反应。而下丘脑控制的“对抗或逃跑”反应,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古老的生存反应。


下丘脑的命令激活了两个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皮质系统,这是一个脑电系统和血流化学系统联动的复杂过程,引起器官运行加速(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身体保持高度警觉等)。其中肾上腺素的释放和通过血流传递,是引起心率改变、血压改变的直接原因,我们很多人在遭遇危险的瞬间,能明显感觉到这一过程。研究证明,下丘脑和脑垂体还会释放两种激活因子,促使肾上腺释放出30多种不同激素,使身体随时做好抵御危险的准备。


再比如,人类对幽默刺激的反应,也远比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更为复杂。从脑电刺激的角度来看,一般说,带有正面无害信息的刺激源,能产生带有正负荷的脑电波,而带有负面和有害信息的刺激源,能产生带有负电荷的脑电波。它们分别刺激位于脑干的两不同的功能部位“奖赏中心”和“惩罚中心”。


前者可引发正激素释放(如多巴胺、脑啡肽),引起愉悦的情绪情感反应;后者引发分泌负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沮丧、压抑、忧伤、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如果负电能达到较高程度,则会引发不同的应激反应,引起恐惧心理。


而根据德克斯(derks)使用脑电图仪追踪到的大脑对幽默材料作出反应的脑电波模式,则证明幽默材料引起的脑电波带有负电荷,引发人们发笑;而如果引起带有正电荷的脑电波,则没有任何反应。这看起来是一个矛盾。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学习过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喜剧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虚拟矛盾基础上的类型。


最初,我们接受的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比如说看到一个人突然摔倒,而这个人却没有真正遭遇危险,站起来拍拍屁股又走了。于是我们感到了好笑。这就是“假警报解除”说。很多喜剧人物的行为模式,是乖谬和偏执的,乖谬和偏执的人格,本身是一种负面信号;而喜剧人物一般不会真正受伤,他们的“犯二”只能引起某些混乱而不会伤及他人。所以当喜剧人物引发的冲突包袱抖开的时候,我们会爆发笑声。而如果抛弃了最初的负面信号,喜剧可能就不会成立。


对于人类为什么发笑的科学研究,至少对我们有两点重要启发:


一是,笑的反应似乎是通过大脑很多区域的环路贯通、联动而产生的,涉及分析笑话左半球,执行理性分析对笑话加以理解消化的右半球,处理感觉、视觉信息、触发笑的反应的边缘系统等。因此笑的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和充满对立统一特性,更为依赖不同人群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更难于把握。如果阻断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的连通,都会使笑声难产甚至是流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没人能对喜剧艺术作出完整和规范的定义。


二是,人类的神经中枢部位,对喜剧反应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例如边缘系统包含了丘脑、下丘脑、杏仁体、海马体、小脑、扣带回等深层脑组织,属于哺乳动物脑层次,具有古老和维持保护基本生命需求的特征。看似和喜剧表达无关,但是,研究表明,对喜剧作出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你对喜剧反应,离不开经验记忆,离不开海马体功能;下丘脑的研究表明,刺激它的中间部位,对失控大笑起到重要作用。而喜剧刺激能否顺利抵达边缘体,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由负电荷脑电波引发的对笑话的反应过程,最终能释放正激素,转变为笑声和愉悦,也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神奇过程。


关注一下关于爱情产生的心理生理研究成果,对我们更好理解爱情类型影视作品,也能获益匪浅。


首先,爱情生理反应,是大脑脑干、边缘系和皮质层三个区域联动的结果。其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依旧是位于大脑核心部位的主管欲望的阿肯伯氏核,研究表明,该核控制金钱物质欲望和爱情欲望。爱情反应,也是我们最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之一,必须满足所有连通条件。


爱情关系化学反应的产生,取决于一些关键的分泌物,例如荷尔蒙、多巴胺、缩宫素、脑啡肽等。而所有爱情关系的特性,都可以在这些分泌物中找到联系和原因。


例如在荷尔蒙高峰期,青年男女容易一见钟情;而多巴胺的分泌,则在产生心醉神驰的同时,产生智商降低、无法清醒意识对方缺点的副作用,被称为爱情鸦片。但爱情依旧美好,一如《一代宗师》台词:如果人生无悔,那该多没趣!


从刺激源角度,我们会发现体味有时会影响爱情选择。舞王的秘密这个实验表明,带有男性体味的手绢,让这位男性赢得更对舞伴青睐。在电影经典中,我们会对《闻香识女人》印象深刻。


爱情有效期的研究表明,互有好感的男女相处,会分泌多巴胺;陷入爱情则会分泌苯乙胺醇;想要拥抱对方产生亲密行为欲望则会大量分泌荷尔蒙和缩宫素;而当拥有爱情的夫妻懂得相互珍惜对方的时候,则会分泌脑啡肽,稳定亲情关系。


有效期研究还表明,多巴胺反应期最短,只有三个月;苯乙胺醇反应期为两年;荷尔蒙和缩宫素伴随自然生理周期,周期很长,但并不具有爱情专一特点。脑啡肽化学属性稳定,可以顺利保障一段爱情关系顺利转换为爱情加亲情的关系。


还有不同性别对爱情的不同反应特点,也是由生理结构决定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大脑两侧和丘脑下部联系紧密,该区域比较活跃;而女性大脑同样区域活跃性远远低于男性。因此我们会说,男性更具有主动性,是视觉动物。其中25%的男性会对女性一见钟情;而女性这一比例则只有15%。男性喜欢追逐却害怕纠缠,男性会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认为有些女人适合恋爱,有些才适合做妻子。男性欣赏聪明女,却害怕爱上聪明女。男性不大在意女性恋爱史,只关注现在。男性讨厌女性挥霍无度、喜怒无常、口不择言、不给面子。女性在爱情关系中的表现则复杂多变,不喜欢开门见山,在意男人的过去,喜欢旁敲侧击。有些人会被动走进爱情,容易走向物质化。同时,女人一旦走入婚姻,容易把婚姻理想化。


还有一些研究证明,爱情与冒险有天然联系。比如说对色情图片上瘾的人,通常也会喜欢赌博等高风险投资行为,更倾向于冒险。比如还有一个著名的“吊桥效应”研究,证明了在紧张刺激环境里,人们更容易产生爱情。


这些基本的生理特点,都决定着爱情故事的多元性和几乎所有细节变化模式。比如们既可以看到犹如生命之歌的经典爱情片,也能看到爱情闹剧。我们才会在优秀爱情类型片中,看到诸如《非诚勿扰》中的笑笑因爱情绝望跳崖,反而激起秦奋对笑笑的强烈爱意;看到诸如《英国病人》男主角冒险营救情人,抱着情人尸体在空中飞翔的难忘画面;看到诸如《廊桥遗梦》中男女之间强烈的“一生只有一次”的真爱感觉和更强烈的理智。


第三,容易被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作为热门元素吸收融会。


惊悚、喜剧、爱情元素,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电影类型中。就好像做菜需要味精和鸡精。


很好融会的有《水浒》,林冲误入白虎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怒杀西门庆等。《潜伏》里面,有惊悚、有爱情、也有喜剧元素。惊悚是随时面对死亡的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心理威胁。随后我们将讲述惊悚犯罪类型,我们会知道,心理惊悚是惊悚类型最高境界。


撞鬼可怕,心理惊悚更可怕。因为,你知道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的结局是非常危险和残酷的结局,经验让紧张感更加强烈,让故事吸引力更强烈。我们看看柳云龙的《暗算》,其最后章节“捕风”,主人公面临的境况就是一种心理惊悚。所以,许多人模仿暗战题材,却难以把握其精髓。宫廷片之所以成为翻拍剧热门,也是因为其背景环境中所包含的惊悚元素:伴君如伴虎,后宫无宁日,嫔妃宫女,不知其命运终结于何时何事,剧情冲突离不开惊悚两个字。


好作品放味精,恰到好处,遵从规律;不好的作品滥用添加剂,不仅不能美化作品,反而口味过重遭到吐槽。不好的影视剧,也要把基本类型元素拉来壮门面,比如《白鹿原》,田小娥情史佐料当主菜,也不能挽救影片故事分散造成的败局。


很多功夫片,也把惊悚元素放在第一位希望抓住观众,但是故事立不住,惊悚瞬间千钧一发,功夫高深杀人于无形,吸星大法,隔空取物,千里之外取上将首级,依旧不能吸引观众。《龙门飞甲》处处有爱情,观众却不知影片所云爱情为何物。《三抢拍案惊奇》处处搞笑,却如同咯吱人,哄笑背后并无一物。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喜剧是愤怒的艺术,必须用“喜剧的牙齿去咬”,而不是“踩香蕉皮”式的搞笑。


可见,好味道是从故事里生长出来的,是从食材里诱发出来的,不是靠人为加料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类型故事技术上的加料,不能代替故事的基本要素,即不论任何类型电影实验,想要使电影好看,受到市场的欢迎,就必须满足双线推进(压力曲线和情绪情感曲线)的基本原理,就必须做到围绕主人公的主动选择和命运变化来发现和推出有价值的主题。如果说类型片受欢迎,我们只能说它们比正剧故事增添了很多类型经验和技术,更大程度满足了观众的口味。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