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型
语气平缓舒展,语式多扬少抑,声音较高、较轻,语句较松但少停顿。
例如陆柱国《踏平东海万顷浪》片段:
穿过一条僻静的小巷,来到了野外。
柔软的,带有弹性的野草,喷溢着浓烈的芳香。小溪从脚旁流过,好像捉摸不定滚动着的水银;而水流声,则好像从远处传来的钢琴独奏。夜幕笼罩着秀丽的山峰,它的轮廓虽然模糊,但是却更加迷人。
紧张型
语气急切匆促,语式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句较紧、较密,气息较足但声音较短。
如前例京剧《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
朗读的节奏和速度有联系,但不是一码事。节奏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以及朗读者的精神兴奋或松弛的一种体现,而语流速度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每个音节发音时间的长短和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程度。说话时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时的速度则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紧密相联。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则用中速。
掌握节奏及其变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色彩;其次要把握速度的快慢以表现节奏,快速度表现短促的节奏,慢速度表现舒缓的节奏,急快的速度表现紧迫的节豸奏,松快的速度表现欢乐的节奏。
节奏的表达方式和重音一样,也是通过对比来表达的: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缓先急,欲急先缓;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顿先挫,欲挫先顿;欲疏先密,欲密先疏;欲松先紧,欲紧先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