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角机位,即1号机位,又称主机位。它处于顶角位置,与被摄物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关系。这一机位通常呈现出的全景镜头,用于交待环境和被摄物之间的关系,常用于一场戏的开始和结束。
与远景相关的概念是空镜头。一般地说,关于空镜头的解释都只强调是“画面中没有人物”,其实还应该强调它的抒情表意功能,因为空镜头通常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即所谓的“人空而情不空”。在《黄土地》的片头和片尾,出现在画面上那伟岸凝重而过于压抑的黄土地,既强调了它在影片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又抒发了导演对这片土地感怀无限的情思。
2,全景(Full Scene,简写为F.S.)
指能够摄入人物全身的镜头。全景镜头同样分为大全景和全景两种。从主体与画面的大小比例来看,大全景中人物主体大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的高度,全景镜头中人物与画面的高度比例几乎相等。从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看,大全景镜头里人物与景物平分秋色。景物主要是为人物动作提供具体可及的活动空间,而人物的举动占镜头的中心地位,而且表现更为具体、清晰。
全景因为是人物完整的全身镜头,所以,毫无疑问,人物是画面的绝对中心,而有限的环境空间则完全是一种造型的必要背景和补充。而且,全景镜头着意展示人物完整的形象、人物形体动作及动作范围,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展示人物和空间环境的具体关系。
3,中景(Medium Shot,简写为M.S.)
指人物超过新半身(膝盖以上)的镜头。在日本又称为“七分身”。从画面表现内容看,中景镜头着力展示人物上肢的动作情形、人物的一般性情绪交流、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等;环境是局部性的,而且居于次要地位,大多处于画面的后景部分。当人物与环境区分度不够明了时,环境时常置于焦点以外,做虚化处理。所以,在中景镜头中,空间和整体被淡化,动作和情节被加强,体现出中景镜头叙事性的本质特征。如果我们把中景镜头与全景镜头做比较,可以看出中景倾向于“描写”,而全景突出的是“叙述”。
4,近景(Close Shot,简写为C.S.)
指人物的半身(胸部以上)的镜头。由于人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环境变得零碎、模糊,观众可以看清人物的面部表现,更容易介入人物的感情世界。
5,特写(Close Up,简写为C.U.)
指人物的脸部,或人物、物体某个局部的镜头。特写基本排除了环境因素,迫使观众去注意人物或物体的细节问题。巴拉兹说:“特写镜头是电影最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段。它展示了这门新兴艺术的一个特点。特写镜头是‘小生活’。细枝末节和某些瞬间的‘小生活’构成了大生活。”“电影的特写镜头是突出细节的艺术。它无声地展现了重要的、本质的事物:不仅描写,而且也评价。”